“终于能安心住回来了!”听到加装电梯通过审查备案的消息,陈阿伯激动不已。陈阿伯在广东梅州某小区有一套步梯房,但因腿脚不便,爬楼辛苦,多年来只能住在老家的平房里。像陈阿伯这样盼着加装电梯的业主不在少数,可在几个月前,邻里之间却因为这件事闹到了梅江法院。
这是一个只有三栋联排居民楼的小区,居民楼前方是一块狭长的空地,除去人来车往必须的通道,挤满了摩托车和自行车。2024年,住在2栋的业主计划加装电梯,需要占用一部分公共区域,引起了其他两栋业主的不满。
“小区的空地本来就不多,要满足40户业主的停车需求,如果加装电梯,回家晚的业主就找不到位置停车了。”1栋业主们道出了自己的担忧。
因小区业主对加装电梯存在异议,梅江区西郊街道停止了对该项目的联合审查。眼看加装电梯要没戏,2栋业主将邻居们告到了梅江法院,请求判令1栋、3栋业主停止妨害增设电梯。
法官收案后了解到,加装电梯项目未经过联合审查,也就是说,该项目的合法性尚未得到行政机关的确认,2栋业主的实际诉求是推进加装电梯的联合审查,这属于行政审查的范围,直接进入民事诉讼程序,极有可能造成程序空转。
为有效实质化解矛盾纠纷,法官决定联合西郊街道综治中心多方力量组织双方调解,争取把矛盾化解在源头。
在调解室里,1栋和3栋的业主提出了一个方案:对现有车位进行分配,确保1栋和3栋的业主每户有两个固定车位。但2栋业主当即表示反对:“1栋和3栋共32户人家,这么一算需要64个固定车位,现有车位或许都没有这么多!”调解陷入了僵局,冥思苦想之际,法官决定:“再去现场看一看,说不定有新思路!”
在实地查看车位的使用情况后,法官发现,有不少“僵尸摩托车”“僵尸自行车”长期占据着车位。“这些车子轮胎都瘪了,灰尘积了厚厚一层,明显很久没人用了。”法官指着角落里的几辆破旧摩托车说,“如果把“僵尸车”清理掉,车位不就增加了吗?”
“远亲不如近邻,近邻不如对门,大家是近20年的邻居,因为这件事对簿公堂,不值当……”业主们再次坐到了一起,法官一边运用客家俗谚促进双方互相体谅,一边探讨新的调解方案。
最终,业主们达成一致意见:首先确保1栋和3栋的业主每户有一个固定车位,剩余车位由小区业主共同使用;同时组织清理小区内久置不用的摩托车和自行车,空出更多车位供业主使用。这一方案既保障了基本停车需求,又为加装电梯扫清了障碍,一场因电梯而起的邻里风波终于平息。
今年以来,梅江法院坚持以“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”为司法目标,通过积极参与“一站式”综治中心建设,深化“庭、站、点”融合共治,加强与综治中心及各成员单位的沟通协作,将矛盾纠纷预防在早、化解在小。同时将调解工作贯穿立案、审判、执行全过程,成立专业团队开展先行调解,推行“示范判决+类案调解”“执前督促+执前和解”机制,打造“法润青苗”未成年人司法保护、“法润商途”司法服务特色品牌,有效为解纷“加速”、为诉讼“减负”。
今年1-8月,共通过先行调解成功化解纠纷255件,诉中调解案件468宗,促成执行和解300多起,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坚实法治保障。
-
上一篇
-
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