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法治之力润泽营商沃土
更新时间:2025-10-13 已浏览:76 文章来源:本站 责任编辑:梅江法院

法治,是滋养市场主体活力、护航经济社会发展的阳光雨露。梅江法院秉持“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”理念,倾力打造“法润商途”司法服务品牌,通过诉讼服务优化、审判质效提升、权益高效兑现、源头风险预防四维发力,全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、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,为梅江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司法动能。

速立智审,畅通诉讼服务“快车道”

“材料没备齐也能先在网上立案,这服务太贴心了!”在梅江法院诉讼服务中心,某贸易公司经理在补交立案材料时连连称赞。该公司因买卖合同纠纷急需起诉,但一份诉讼材料尚未准备好,在了解到梅江法院出台了“先立后补”的网上立案容缺机制后,该公司通过诉讼服务网递交了立案申请,梅江法院对主要申请材料先行审核,允许其在期限内补交材料,有效压缩了案件受理时间。

“以前跨省打官司耗时耗力,现在线上就能搞定关键环节,省下的都是真金白银!”身处福建的某科技公司代理人通过智慧庭审平台,免于奔波便完成了在线举证质证。该案适用简易程序,结合在线审理,从立案到审结仅耗时18天。

 

(当事人使用诉讼服务中心智能云柜递交材料。)

实行涉企事务一窗通办,推行网上立案容缺机制,启用24小时自助诉讼服务厅,实现企业“少跑腿”、立案“零障碍”;全面应用在线庭审、电子送达等智慧法院成果,降低企业诉讼成本;灵活适用小额诉讼程序、简易程序,促进案件高效流转;健全完善“先行调解+多元解纷”工作机制,鼓励企业通过非诉方式加速解纷……梅江法院正以诉讼服务“加速度”,不断提升市场主体“满意度”。

质效双升,构筑公平正义“硬堡垒”

“庭外和解减轻了诉讼成本、加速了资金回笼,也保住了我们的长期合作关系,实现了双赢!”在一系列服务合同纠纷案达成庭外和解后,原告公司感叹道。此前,上海某公司向梅江法院提起8宗诉讼,要求梅州某公司还款600多万元。

梅江法院收到案件后第一时间对该案进行经济影响评估,发现如果这一系列案件下判,被告公司可能在短时间内面临巨大的还款压力,既难保证实现原告债权也会使被告的经营难以为继,便积极引导双方寻求最优解决方案。最终,原告公司放弃部分逾期利息,被告公司克服困难一次性支付大部分款项,余款分期付清,原告公司随即撤诉。“我们建立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机制,立案、保全、审判、执行等环节可能产生的经济影响进行预判评估,最大限度减少司法活动对市场主体生产经营的负面影响。”民事审判庭相关负责人表示。

在一起某房地产企业破产清算案件中,其名下2.8万平方米土地使用权及地上建筑物多次流拍,资产处置陷入僵局。梅江法院依托“府院联动”机制,通过政府部门招商引资,成功引入意向企业参与竞拍,并协同税务部门解决资产过户、历史欠税等问题。此举不仅让9户债权人共4022万余元债权获得公平清偿,也让长期闲置的土地资源重焕生机,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,实现了“僵尸企业”快速出清和优质资源重新配置的双重目标。

 

(法官开庭审理案件。)

近年来,梅江法院组建专业商事审判团队,深耕买卖合同、金融、破产等核心领域,着力提升审判专业化水平;健全民商事案件简案快办、专案专审、类案集约办的繁简分流新模式,对涉企案件专门标记、优先办理;利用“示范判例+类案调解”模式,推动涉企系列纠纷高效实质化解2篇审判执行案例获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采用2025年以来,梅江法院共审结涉企纠纷1800多件,为依法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合法权益提供了坚实司法保障。

刚柔并济,织密权益兑现“保障网”

“被拍卖设备已完成最后一批产品生产任务,可以移交权属了。”在梅江区东升工业园一厂房内,四台被拍卖设备刚停下轰鸣,执行员、被执行人和买受人就对这些设备一一核对检查,迅速完成了拍卖后财产的交接。该公司因债务危机被强制执行,但设备查封时正值生产旺季,生产线一旦停转,将影响企业订单的完成。

梅江法院果断采取“活封活扣”“边拍边产”策略,允许企业在监管下继续使用被查封设备进行生产,直到设备被成功拍卖,既兑现了胜诉人合法权益,又最大限度减轻了对被执行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。

 

(执行员在梅江区西阳镇东升工业园内进行拍卖后财产的交接。)

“你们先撤场,我们才付款!”“你们先付款,我们才搬走!”在梅江法院调解室,两家企业代理人互不相让。这是一起两家企业互为申请执行人的案件。双方因纠纷终止合作,发包方仍拖欠承包方工程款,承包方拒绝撤场并在工地遗留了大量建筑材料,导致项目陷入停滞。

在执行过程中,双方就建筑物上的钢筋、支撑柱等不可移动物是否应该拆除发生了争执,执行员与双方沟通十余次,最终推动分歧弥合。“十多层楼的工地没有电梯,执行员跟我们爬了很多次,一一清点现场物品,促进我们互谅互让,项目终于可以进行下去了。”发包方感谢道。

今年以来,梅江法院深入开展规范涉企执法司法专项行动,综合运用强制措施和失信惩戒,严厉打击逃避抗拒执行行为,全力兑现企业胜诉权益;制定《执行事务中心工作规程》,加强事务集约与流程衔接,提升涉企案件执行效率;精准贯彻善意文明执行理念,对具有挽救价值的企业,灵活运用执行和解、分期履行、活封活扣等柔性措施,让企业活下去,保障和创造更多就业机会;建立信用修复机制,为履行完毕的企业提供“救济通道”,助其重返市场、重塑信誉。1-8月执结涉企案件229件,执行到位金额4600多万元,较去年同期增加107%。

主动问诊,筑牢风险防控“防火墙”

“我们马上按法官的建议整改,从源头上减少纠纷比事后打官司强百倍!”在座谈会上,某物业管理公司负责人说道。针对辖区内物业纠纷频发的状况,梅江法院主动走访企业“把脉问诊”,通过审查合同文本、查阅服务记录、与业主代表和管理人员座谈交流等方式,深入剖析矛盾根源,现场开具法律“处方”。

在审理多起劳动争议案件时,梅江法院发现部分企业存在劳动合同签订不规范、未缴交社保、以订立合作协议掩盖劳动关系等问题,向区人社局发出了《关于规范企业用工管理的司法建议书》。“这份司法建议书为执法工作提供了指引,我们对辖区企业欠薪隐患进行了全面排查,组织仲裁员志愿者开展合法用工宣讲,促进企业规范劳动合同管理、营造良好用工环境”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。

 

(法官在梅江区城北镇杨文村蔬菜基地开展走访调研。)

主动走访企业开展“法治体检”,帮助企业堵塞管理漏洞、提升合规水平;开通涉企服务专线,设立东升工业园区法官服务点,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和纠纷调解;聚焦高发、易发涉企纠纷,邀请企业代表旁听庭审,结合典型案例释法解疑;针对审判中发现的关乎经济发展、民生权益的系统性风险,及时发出司法建议,实现“办理一类案件、规范一个领域”……

今年以来,梅江法院坚持“关口前移、预防为先”,共走访调研企业5次,解决生产经营、涉法涉诉等问题8条,发出风险提示4份,为市场主体专注发展营造稳定法治环境。